bet356(亚洲)体育官网入口-Chinese Best Platform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喜讯】我院语言学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自然·通讯》发表

日期:2023年11月10日 来源: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 作者:韦远诚 摄影:韦远诚

近日,复旦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多家高校合作的科研成果Phylogenetic evidence reveals early Kra-Dai divergence and dispersal in the late Holocene(《系统发生学证据揭示早期侗台语在全新世晚期的分化与扩散》)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自然·通讯》)杂志收录并在线发表。《自然·通讯》属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自然》)的子刊,影响因子16.6(2022-2023),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期刊。

我院韦远诚副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为成果所涉及的侗台语核心词、同源语素等相关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的发表对于持续提升我院在语言学尤其是侗台语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院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文科建设,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成功典范。

注:发表的文章标题内容截图

该研究聚焦侗台语及使用该语言的人群演化历史,以侗台语历史演变为切入点,揭示了早期侗台语在约4000年前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分化并向外传播的演化模式,该模式与史前侗台语人群的迁徙、农业扩张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该项工作为东亚及东南亚人类史前史问题的探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东亚和东南亚是世界上语言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不同语言群体之间有着广泛而密切的社会文化和遗传背景的联系。其中,侗台语语言及使用该语言的人群在这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此,研究团队基于斯瓦迪士100核心词表(Swadesh list),收集并标注百种侗台语语言的词汇数据,构建了迄今最大规模的侗台语同源语素数据库。研究团队利用贝叶斯系统发生学方法以及谱系地理学方法,通过构建带有时间信息的侗台语语言谱系树,揭示了早期侗台语的分化发生在大约4000年前(图1),其地点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广西—广东地区(图2)。通过整合语言学、遗传学、考古学、古生态学和古气候学的数据,研究揭示早期侗台语的分化和扩散与全新世晚期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人群扩张和农业传播密切相关;结合考古学和古基因组的已有证据进一步推测出侗台语人群与南岛语人群共同来源于早期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人群,即百越民族(图2)。

1 侗台语(Kra-Dai languages)语言谱系树和祖先语言分化时间

2 侗台语及其人群史前扩张历史推断

该项研究采用文理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整合了文理多学科的数据,重构了侗台语的语言演化历史。研究成果将成为研究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复杂的语言关系和人类历史的重要依据,并为进一步探索侗台语民族、南岛语民族和百越民族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博士生陶俣昕,广西民族大学韦远诚副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葛佳琦,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潘艳副教授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王文敏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毕谦琦副教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生膨菲青年副研究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符昌忠研究员,复旦大学潘悟云教授和金力教授都为本文作出了重要贡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鸿翔副研究员和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复旦大学智能复杂体系实验室的张梦翰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广西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等的共同资金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2761-x(审核:康忠德 编辑:李苑)